> 文章列表 > “五内皆潸然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五内皆潸然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五内皆潸然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五内皆潸然”出自明代郭本的《哭杨焦山继盛》。

“五内皆潸然”全诗

《哭杨焦山继盛》

明代 郭本

滚滚数行泪,远为杨焦山。

反复读谏草,五内皆潸然。

自昔如弦直,累累死道边。

机事渊海深,孰能察其端。

天声震西北,地轴摇东南。

日月复薄蚀,山湮谷成渊。

问地地不语,吁天天不怜。

孤愁何所极,塞于天地间。

《哭杨焦山继盛》郭本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:《哭杨焦山继盛》

滚滚数行泪,远为杨焦山。

反复读谏草,五内皆潸然。

自昔如弦直,累累死道边。

机事渊海深,孰能察其端。

天声震西北,地轴摇东南。

日月复薄蚀,山湮谷成渊。

问地地不语,吁天天不怜。

孤愁何所极,塞于天地间。

中文译文:

滚滚数行泪,远流向杨焦山。

反复读谏草,内心悲伤万分。

自古以来,似琴弦一直直垂,死者堆积在道路旁。

政治纷争如深渊海洋,有谁能洞察其本质。

天声震动西北,地轴摇动东南。

日月也被薄蚀,山岭与谷地成为深渊。

问地,地不语;呼天,天不怜。

孤独的忧愁何处尽头,被困在天地之间。

诗意和赏析:

《哭杨焦山继盛》是明代诗人郭本创作的一首诗词。诗人以悲痛之情表达了对杨焦山陷入动荡和苦难境地的哀叹。

诗中滚滚数行泪,象征着诗人悲伤的眼泪,流向遥远的杨焦山,表达了诗人对杨焦山的关切和忧虑。诗人反复读谏草,表示他多次劝谏,但无果而终,内心的悲伤无法言表。

诗中提到自古以来,杨焦山陷入连绵不断的战乱,死者在道路旁累积。这里表达了对战乱和政治腐败的深深忧虑,以及对生命的虚无感。

接着,诗人以天地之变来象征社会的动荡和变革。天声震动西北,地轴摇动东南,日月被薄蚀,山岭与谷地淹没,这些景象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,也暗示了人们生活的困顿和苦难。

诗末诗人问地不语,呼天不怜,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感和对世间的冷漠感到困惑。孤独的忧愁似乎没有尽头,被塞于天地之间,暗示了诗人对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无力感。

整首诗词以悲愤之情抒发对杨焦山动荡和社会苦难的思考。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感受,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生困境的感慨,展示了明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。